西域印迹——曹建斌油画艺术展前言

郭雅希

  今年3月20日,在蔡青的“行为艺术展”上我认识了曹建斌,近日,又读到了他的画。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看,不论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和绘画无关的人,他的眼光从来就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和单纯的;他的眼光实际上是一种发现、一种选择、一种寻找。如果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看绘画的话,重要的已不再是审美和绘画本体问题了,而是一系列的、不断的提问方式。正如著名视觉文化学者周宪所言:“我们正是依据这些提问方式,人才活生生地生存于并重塑了自己的文化,只有自己所属的文化才能赋予视觉文化以本质和意义。”
  我们看到的这个展览是汉族画家曹建斌近30年来走遍新疆于田,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生存环境、生命体验的真实感受与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画家对西域文化有自己的好奇、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还有爱、有赞美、有追问、有反思。梅罗•庞蒂认为,画家的作用“就是揭示形形色色能见的方法”。因为这种“能见”并非人人都能见到,而画家的眼光就是某种询问。我们从曹建斌的绘画中所感受到的就是他眼中的“某种询问”。
  从曹建斌在新疆于田创作和写生的风景、人物以及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反思、追问,我们看到了,所有的民居既“没有棱角”又“顽强朴实”(曹建斌语),看到了那里居民的外柔内刚与平和包容。他那几乎是原色的艳丽和强烈对比的风景画使我们看到了和田人的热情和率真以及阳光健康的心态。从《和田人系列》、《尼雅佛塔》、《放骆驼》、《于田老城区》、《地毯人家》、《西域草原》、《编织芦苇草席》、《雀贡系列》、“丝绸之路”系列等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对于田地区的生产、生活、民俗、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感受和“某种询问”。从《于田小镇一》、《牵骆驼的人》、《古老的村庄》……我们可以看到当地人每一所民居的“棱角”与“自己的个性”(曹建斌语),以及透过“民居”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自由。
  这个展览有意思的是,曹建斌不仅仅展示了他的绘画图像,还同时展示了他在新疆于田30年来珍藏的“铜壶”。由此,又进一步强化了“并非人人都能见到的”画家眼光的“某种询问”的、实证的、物质文化的力量。可见,曹建斌早已把新疆于田的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来塑造了,并赋予了“视觉文化以本质和意义”。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美术批评家:郭雅希
松石书画苑\(一道聚茗德)动态
陈香含推出《名家肖像图》
陈香含寅年画虎
画家陈汝明参加中国殘联“书画捐赠公益活动"
松石书画苑喜迁鼓楼
天津大学首届大书法高研班举行开学典礼
简讯:著名画家陈汝明为“张瑞龙隐手作陶艺工作室”题绘
与著名书画家丶雕塑家`中国美协会员陈汝明先生座谈
访陶艺制作大家七代传人∽张瑞
近访书法大家王宝忠先生
  王宝忠,字子熙,子颐,甫文,号诚达堂主人。河北清苑人,1957年生于天津并久居于津。南开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现为天津师范大学国学与书法专业客座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天津工委副主席,天津市红桥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南开专修学院书记、院长。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Scroll to Top